北京和众汇富:财富的底层心法

时间:2019-09-10 09:34:56 来源:互联网

北京和众汇富:财富的底层心法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

一方面,诸如“孔方兄”、“阿堵物”之类的称呼多带有鄙夷的味道,士大夫是不屑于谈钱的,就连流传于市井的著名文学作品也很少谈钱从哪里来,如:《三国演义》、各类武侠小说,似乎一谈钱就俗了。“士、农、工、商”的排序坚持了几千年,“为富不仁”、“劫富济贫”的故事也流布很广,很得人心。

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等名言也是流传千古,为钱财而折节甚至是贪腐的读书谋官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主张以中庸立世的中国人偏偏在钱财这个问题上很是纠结,总是在两个极端挣扎。共和国建国后,闭关锁国,一度打击商贩“投机倒把”;改革开放以后,又一度发展到“一切向钱看”的地步。

我国以前的封建社会是以农业立国,以盐铁、市货为辅,重农抑商自有其当然的时代背景。世界上其他一些邻海或土地贫乏的国度和民族就不是这样,为了生存,重商是其天然的选择,比如:荷兰人,犹太人。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后,发展至今,重视工商是普遍的情势,羞于谈钱的国人开始拼命捞钱也算是顺势之必然,只是有些过头了,成了“三百六十行,行行为赚钱”,就连教书、当兵、做官也冲发财去了,搞得乱象丛生,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其实,钱财就是一种工具,本身并无善恶分别,个人立身处世也罢,国家发展富强也好,都离不开钱财。至于创造财富的手段,现代社会当然是以工商为主。另外,我们看到一些关系国家命脉的行业,如教育、军工等等,也需要工商界贡献资本和经营智慧。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工商业首当其冲。甚至于,近现当代很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发明和创新也是源自工商界。所以,国人从过去的“学而优则仕”到现在的“学而优则商”,也是时代使然。等到老百姓真正富足了,自然会有一部分真正有理想的人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不再以财富为人生的目的,所以,大家也不必虑“商”过甚!

想发财不是坏事,怎样发财很重要。《了凡四训》中有句话:千金之人必是千金人物,万金之人必是万金人物。乍一看以为财富是命中带来的。其实,《了凡四训》真正的中心思想是“命自我立”,主张个人通过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换句话讲,一个人修为到了,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自然会有相当的回报。这是千古不变的大原则。

从另一个角度讲,从事工商实务,在名利场里打滚,面临千变万化的人事局面,也需要俱足必要的手段,一味地迂腐不化肯定是吃不开的,所谓“徒善不足以治国,徒法不足以自行”。南怀瑾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十年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与一富人毗邻而居,有一天书生去见富人,问:我读了这么多圣贤书,追求修齐治平,现在穷困潦倒,你大字不识一箩筐,现在富得流油,这是为什么呢?富人笑着说:这个问题很好,你回家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后来见我。三天后,二人如约相见,富人说:你之所以穷,是因为你心中有五个贼,他们把你的财富全偷走了。书生问:哪五贼?富人答:仁义礼智信!书生愤然,留下一句话:那算了,我还是去做穷人吧。有人听完这个故事对南师讲:没了仁义礼智信,还算个人吗?南师写了一句话送他:当然是人了,是富人、有钱人。这个故事很有味道,南老讲来当然不是教大家为了发财而胡来,他是告诉我们,做任何实务,只是固守原则,没有灵活的手段,是很难成功的。当然,“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也不是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真正恪守儒家道统的商人的确是少之又少。但是,并不是没有。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这五点,同时又圆融汇通,也真是无所不办,钱财自然不在话下。比如创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又拯救日航于水火的稻盛和夫先生;再比如南师,真正做到了“身无分文,而富甲天下”。

至于发财的具体招法,《货殖列传》把原理都讲到了,现在很多流行的商业书籍和成功商人的传记论述很多,讲是讲不完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以我的所学、观察和经验,凡是来路不正的或取巧得来的钱财,终究是守不住的,甚至是祸端。民间有句俗话,“辛苦钱万万年,赌博钱就一天”,道理是一样的。《大学》有言: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真是圣人的训诫,值得敬持。

发财不易,真发大财了,又是另一重考验。南师讲过一句话: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往往是要倒霉的。一个人的所得与内在修养和劳动付出相称是最好的状态,道浅而财巨,也是会倒霉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仇富的现象,这不是现在才有的,可以说是其来有自,“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性的必然。一件大家都想得到的东西,你得到的多,必然有人得到的少,怨怼、毁谤四起是自然的。所以,人越富越要谦冲自律,越要多承担责任,多做贡献,否则财富就成了毒药甚至是遗祸子孙。我们看历史,好多结局惨淡的大商人,都是在这方面没把握好。明朝的沈万三,出钱犒军是犯了大忌;清朝的胡雪岩,筑楼藏娇是自损福报。就看当下的现实,从一个商人和其子女的言行,大致也能测度其未来的境遇。一个商人经常开口乱讲,生活豪奢,或者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老子天下第一”,都是很危险的。

中国人讲“富不过三代”,而欧美很多家族是富了若干代。大家都知道犹太人会赚钱,我看《赚钱是一种信仰》这本书,讲得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其中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们是上帝的管家。”犹太教义提倡致富,同时也提倡节俭和担当。好多犹太商人不只是节俭自律,还会把相当一部分家产捐作慈善,而且对子女的教育相当严苛。所谓“上帝的管家”,就是把自己当作上帝财富的保管人,要承担受托义务,并不是据为己有,更不是用于自身的享受。这样的财富观念不长久反而是奇怪了。

我们的老祖宗讲“富不过三代”,还有另一层意思:打破这个规律得靠修养和积德。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人,其心同,其理同,真正立得住的财富观大同小异。所以,现在的社会,与“一切向钱看”相对应,也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例子。我们这代人在青春期,都看过《上海滩》这部片子,对周润发一直留有美好的印象。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周润发和太太把56亿家产全部捐出来设立慈善基金会。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周润发就是极其朴素俭约的,一个月只消费800元,好多衣服是从小商店买的便宜货,还穿好多年。他讲:这些钱不是我的,只是暂时由我保管而已。能这样讲的人,真是活明白了,心中的安乐岂是寻常物质享受所可比拟的!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超过自己和家人生活用度的财富都是过手的,应该用来发展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多余的钱财,适当地改善生活条件还讲得过去,太奢侈了终究不是好事。天天盘算着留给子孙,期盼世代守财,更不足取了。一个人不管表面上多么光鲜,如何高谈阔论,如果在钱财上都看不开,胸襟气象是谈不上的,终究活不出大格局。当然,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改善不了,却天天讲如何接济别人,或者身处商界,却只会天天讲大道理,搞不成事,也是大有问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人能够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赚本分钱,差不多就上道了。如果还有能力利用合法的手段赚到更多的钱,并能善加利用,助益社会和他人,用财而不守财,虽富而不骄奢,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的红尘练心,处名利而不迷,自然得智慧解脱,后福无穷。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显示评论前5条 北京和众汇富:财富的底层心法
百度网友:旖旎 ecstAsy
评论:我还没年轻到什么都懂的地步。

本网网友:那痛撕心裂肺
评论:现在每天吃的是草,可是挤出来的却是青春痘。

天猫网友:没你爸风骚 -
评论:再过五十年我就是古董了,所以你趁现在赶紧好好收藏我吧

凤凰网友:昔年 °Cold
评论:吃东西不代表饿了,只是因为嘴巴寂寞

网易网友:透支的生活°
评论:每当我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就有人把锁给换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本站历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2-2015 粤都财经网版权所有 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 欢迎监督举报 如有错误信息 欢迎纠正